帚星和黑夜彗星是太阳系中常见的彗星现象,其中帚星是指彗星尾巴上像扫帚一样的天体,而黑夜彗星则是在夜晚出现彗星云并伴以亮光的彗星。这两种彗星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,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。在本文中,我将介绍这两种彗星现象的原理、历史、预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。
一、帚星
帚星是指彗星尾巴上像扫帚一样的天体,通常呈现出“U”字形。帚星通常是彗星在离开太阳系的过程中受到引力作用而形成的,当彗星离太阳较远时,太阳的引力不再能够完全控制彗星的运动,于是彗星开始向地球方向移动,并在地球轨道上形成一条尾巴。由于彗星的质量较小,因此尾巴的形态很不稳定,会不断地摆动和扭曲,就像扫帚一样。
帚星现象最早被发现于 1667 年,当时英国天文学家约翰·史密斯预测了一颗彗星将在 1668 年出现。然而,这颗彗星并没有如史密斯的预测那样出现,而是于 1668 年没有留下任何彗星尾巴。但是,1701 年再次有一颗彗星出现了,这一次彗星尾巴非常长,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地球。这种现象被称为“长尾巴彗星”。
二、黑夜彗星
黑夜彗星是指在夜晚出现彗星云并伴以亮光的彗星。黑夜彗星的形成与帚星类似,也是由于彗星在离开太阳系的过程中受到引力作用而形成的。但是,与帚星不同,黑夜彗星在离开太阳系后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路径,才能到达地球。